当前位置:首页 » 疼痛学苑 » 学术交流 » 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 作者:于西锋 李新民 姚勇 更新时间:2010/12/3 16:58:31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 【字号: 】 浏览人次:
[导读]目的 观察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应用价值;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影像监视引导下,行病变椎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盘内低压循环注射臭氧气体45ug/L15ml,盘外及神经根周围注射45ug/L5ml,硬膜囊前外侧间隙注射胶原酶1200单位/4 ml。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后复查CT示病变椎间盘已溶解吸收,无突出物影像表现。结论:臭氧注射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作用机制上优势互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避免行外科手术,直接溶解突出的髓核。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臭氧、胶原酶。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但保守治疗效果不持久,易反复。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并发症多等不足;我院开展臭氧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可靠,安全有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操作方法
      方法: 患者侧卧于导管床上,患侧在上。术前常规肌注地塞米松5mg。透视下确认穿刺点(确认病变椎间隙体表平分线,并取患侧中线旁开约8到10cm为穿刺点),体表定位。术区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穿刺点局麻。透视引导下行病变椎间隙穿刺,首先穿刺针触及到上关节突调整穿刺角度,自椎间隙中线处穿刺进入椎间盘,穿刺针侧位示位于椎间盘中后1/3交界处(图4),正位示位于正中线处(图5)。确认位置正确,盘内低压循环注射臭氧气体45ug/L15ml,将穿刺针退至盘外,回吸无液体后,盘外及神经根周围注射臭氧气体45ug/L5ml。调整穿刺针角度,注射适量碘海醇造影,示穿刺针位于硬膜囊前外侧间隙(图6、7)。行腰麻实验,观察15分钟无腰麻症状出现,确认无误后,硬膜囊前外侧间隙注射胶原酶1200单位/4 ml。术后患者取患侧卧位6小时,并用抗生素、甘露醇、丹参静滴。48小时后佩带腰围下床轻微活动,一周内以卧床休息为主,腰围固定一月,3个月后复查CT。
 
      2.结果
      病变椎间隙在X线监视引导下穿刺成功,准确将治疗浓度及治疗量臭氧注射到病变髓核内,并将胶原酶注射到突出髓核表面。术后随访3个月,复查CT,原椎间盘突出部分消失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和椎间盘感染等并发症。
 
      3.讨论
      3.1 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原理
      国内外研究表明,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注入到椎间盘后能迅速氧化髓核内的蛋白多糖,使髓核渗透压降低,水分丢失,发生变性、坏死、萎缩,有效降低了盘内、外压力,使神经根压迫得到缓解[1~2]。臭氧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缓激肽和致痛因子的释放,并能增加白介素、干扰素、生长因子的释放。利用臭氧具有消炎和镇痛作用,注射到神经周围,减轻神经根水肿及粘连,并消除突出髓核引起的化学刺激性和免疫性,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消除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原因如下①臭氧注射量及浓度不够,②臭氧与髓核接触时间较短,不能充分氧化髓核。
      3.2 胶原酶溶核消融
      胶原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一种有催化作用的高度特异性生物催化剂,是唯一能作用于胶原组织螺旋结构的酶。当注入胶原酶在中性条件下,胶原酶会作用于胶原分子,使其在离氨基端3/4处断裂成为两部分,胶原分子一旦断裂,即可变性,丧失其螺旋结构,从而易被组织中其它蛋白酶进一步分解为脯氨酸、羟安酸和赖安酸等氨基酸而被血浆中和吸收[3]。从而溶解髓核,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但当胶原酶注入到突出物内或盘内时胶原纤维在胶原酶作用下出现降解,会导致盘内或突出物内压增高,而刺激椎窦神经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
      3.3两者联合应用的优点  
      盘内、神经根周围注射臭氧及硬膜囊前间隙注射胶原酶,因作用底物及治疗机理的不同,胶原酶可弥补臭氧对突出髓核的氧化不充分;盘内注射臭氧,可减轻胶原酶注射导致的盘内压增高引起的疼痛。两者联合应用可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对溶解髓核,缓解术后反应,改善临床症状起到明显的作用。
      3.4 操作技术要点
      熟练的操作技术、严格的操作规程和适应症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①适应症选择:我院选择的治疗标准是椎间盘突出及游离型,并且椎间盘突出为单一致病因素。
      ②穿刺角度:盘内注射臭氧时侧位示穿刺针位于椎体中后1/3,正位示位于正中线处。如图(4、5)。注射胶原酶时穿刺针位于硬膜囊前外侧间隙内,并行腰麻实验及造影检查:造影示造影剂成线状弥散于硬膜外前外侧间隙。如图(6、7)。
      ③臭氧治疗浓度:一般国内采用30~60ug/L浓度的臭氧气体。我院采用浓度为45ug/L,盘内“低压循环”注射15ml,神经根周围注射5mI。
      ④胶原酶用量:突出物介于0.5cm时一般注射1200u/2mL,当突出物大于0.5cm一般注射1800u/6ml。多节段突出时最大用量不超2400单位。
      ⑤术后体位:术后取患侧卧位6小时,48小时后佩带腰围可下床轻微活动,一周内不能平卧。
      3.5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系统的康复指导是确保疗效和复发的重要环节,治疗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包括疼痛反应、腰部乏力、下肢麻木及椎间隙感染、神经损伤、化学性脑膜炎等并发症[4]。因此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反应,对症处理,并给予系统的康复指导,才能确保疗效,以防复法。
 
4 参考文献
[1] 何晓峰、俞志坚、滕皋军等,经皮穿刺混合气体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09.829.
[2] 俞志坚、何晓峰、陈勇等。臭氧对髓核超微结构的影响。介入放射学杂志,2001.10.161~163。
[3] smith EL.Connetiro tissue. In:Principles of brochemistry. New York:Mc Graw-Hill, 1983:223~234.
[4] 鞠作金、吴旭东、赵勇进等。胶原酶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并发症1例。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7.12(6):325~327。

典型病例  患者史XX 男性61 岁腰痛伴右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10天。查体:L4/5 棘突有侧压痛并放射至右下肢小腿外侧。直腿抬高实验右15°(+),加强实验(+)。CT示: L4/5椎间盘右侧突出并压迫右侧神经根及硬膜囊.透视下行L4/5椎间盘内臭氧及硬膜囊前外侧间隙造影,并注射胶原酶。3个月后复查CT突出物消失,已无临床症状。

学会简介 | 疼痛培训 | 培训基地 | 疼痛研究 | 病例介绍 | 器械介绍 | 名院介绍 | 专家介绍

版权所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备案号:京ICP备京ICP备05042447号-3号;
发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学会注册证号:社证字第3555-69号;名称: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住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5号东直门医院
| 邮箱:tengtongxh@163.com | 电话:(010)84254689;QQ:32664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