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疼痛学苑 » 疼痛研究 » 脊柱源性腹痛
脊柱源性腹痛
  •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1/3/10 14:17:37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 【字号: 】 浏览人次:
腹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由腹部脏器疾病所引起,也是诊断过程中首先考虑的病因。许多腹痛在临床上往往无明显腹部脏器病变表现,在诊治过程中常常反复求治,疗效不佳,病人十分痛苦。当病人有无法用腹腔脏器病变解释的腹痛时,应该考虑到脊柱源性腹痛的可能。这一部分腹痛是由脊柱前方、脊柱及脊柱后方解剖结构异常引起,由此引起的腹痛称为脊柱源性腹痛,也有人称作脊性腹痛或腰源性腹痛。
一、发病机制
 
1.内脏感觉神经解剖 腹部神经分布有脊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脊神经分布于腹壁及腹膜的壁层来自T6-L1脊髓节段,内脏感觉神经分布于腹腔内器官及脏层腹膜,内脏神经与脊神经之间有感应性联系。任何能够刺激或者压迫腹腔内脏感觉神经的病变,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腹痛。
 
2.腹壁及腰部软组织解剖 腹壁组织(腹内外斜肌、腹横肌起自腰背筋膜及其起点L1横突)多起源于腰部软组织,所以腰部软组织病变常可牵及腹壁组织引起腹痛。另外腹痛的产生有时与腰部软组织劳损性病变相伴的植物神经紊乱有关。
 
二、临床表现
 
1.腹痛:首发且必然出现的症状。起病可为急性(约点病例数70%)或慢性(30%);疼痛性质和部位及发作规律不一。
 
2.腰背痛:大约22%出现腰背痛症状,大部分病例无腰背痛。
 
3.伴随症状:大约11%的病有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表现等。
 
4.查体:少部分病例(约为7%)出现腹部体征,如压痛、反跳痛,绝大部分病例无腹部体征。约50%病例出现腰背部体征。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脊柱源性腹痛腹痛的临床表现各异,误诊率高为67.6%(75/111)。因为除了腹痛这一症状,腰背痛出现的机率低。仔细询问病史,详细查体可腹部辅助检查可以排外腹部疾病,如腹部B超、X线、CT及内窥镜检查。所有行腹部检查者,无一例有阳性发现。胸腰部X线、CT、MRI检查有确诊价值,有近35%病例有阳性表现,而大部分病例脊柱无阳性发现(65%),但近2/3病例有腰背部体征。
 
必须首先进行腹部脏器疾病的系统诊断过程,在排除腹部疾病的情况下,方可考虑脊柱源性腹痛。有时行诊断性阻滞治疗可即时获得稳定缓解,这对进一步确诊有帮助。
 
四、脊柱源性腹痛的治疗
 
对于脊柱前方、脊柱及脊柱后方结构因感染、肿瘤、损伤引起的脊柱源性腹痛,主要是病因治疗。
 
对于非特异性脊柱源性腹痛,首选神经阻滞治疗。
 
1.阻滞治疗:连续硬膜外阻滞、脊神经后支阻滞、肋间神经阻滞、椎间孔阻滞、腰3横突阻滞。
 
2.药物治疗
 
3.小针刀治疗
 
4.韩氏治疗
 
5.腰背肌缎炼
 
总之,脊柱源性腹痛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大部分无消化道其他症状,一些病例可有腰背痛。无腹部体征,但有腰背部压痛表现。腹部辅助检查无阳性发现,胸腰部辅助检查阳性结果有助诊断。治疗以神经阻滞为主,可同时行适度腰背肌锻炼。
学会简介 | 疼痛培训 | 培训基地 | 疼痛研究 | 病例介绍 | 器械介绍 | 名院介绍 | 专家介绍

版权所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备案号:京ICP备京ICP备05042447号-3号;
发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学会注册证号:社证字第3555-69号;名称: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住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5号东直门医院
| 邮箱:tengtongxh@163.com | 电话:(010)84254689;QQ:32664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