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疼痛学苑 » 疼痛研究 » 从颈椎病的病理谈整脊治疗的整体观
从颈椎病的病理谈整脊治疗的整体观
  • 作者:梁 吉 更新时间:2010/6/21 14:38:54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 中西医疼痛医学网 【字号: 】 浏览人次:
[导读]从颈椎病的病理谈整脊治疗的整体观
         颈椎病是现代常见病与多发病。在4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占35-50﹪。临床治疗方法多样,而整脊治疗,做为整体(包括整肌、整脊和整肢)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颈椎病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具有简洁、直接和高效的临床应用特点。而如何在辨证思维的基础上,在整体思维的指导下科学地采用整脊疗法,既使其治疗效果发挥到最佳,又安全可靠,避免医疗意外,则是广大整脊工作者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以颈椎病的病理变化及整脊疗法的目的作一概述,进而对整脊治疗的整体观谈几点看法,望广大同仁给予指正。

1 颈椎病的病理改变

1.1颈椎的生理曲度的改变  正常值是12±5mm。脊柱骨矢状面上正常的生理弯曲以及水平面上正常的垂直状态,是提供植物神经发挥功能的基本条件;多数颈椎病患者,都显示有颈椎骨生理曲度的异常,这是诱发或加重各种症状的最基础的病理改变。       

1.2关节的错乱  由倾斜(tilt)、旋转(rotation)、松动( unstable)等情况所产生的关节位置的异常,是引起颈椎生理曲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颈椎病疼痛症状的最主要病理学改变。据临床研究,小面关节错位引起的疼痛在各种疼痛症状中的比例高达70%以上。

1.3椎间盘的病变  年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这三个条件都会使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变性。椎间盘的紊乱、破裂,髓核的突出,对神经根、交感神经、后纵韧带、椎动脉,甚至对脊髓的压迫或刺激是颈椎病诸多症状产生的重要而且难以治愈的病理变化之一。

1.4骨质增生 椎体边缘、钩椎关节、小关节的增生是人体生理性变化,但也是引起各种症种如项背和上肢疼痛麻木、眩晕、恶心等症状的重要的病理变化之一               

1.5韧带肥厚和钙化  随年龄增长或由于长期的脊柱不稳定,造成的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弹性降低,易折曲而不缩短,突入椎管,是造成椎管狭窄,产生脊髓压迫症状的一个不容忽视和病理原因。前纵韧带和项韧带弹性的降低和钙化,既是颈椎生物力学失衡所导致的结果,又是引起颈项背疼痛和交感神经受刺激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

1.6颈部的肌肉 长期的姿势不良和急性的外伤导致的颈项部的肌肉紧张、痉挛、僵硬、肿胀、粘连损伤,是引起神经受刺激和压迫,关节错位,骨质增生从而诱发各类症状的最直接的原因.

1.7椎间孔病变  主要是由于椎间孔变窄而诱发各种症状,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1)椎间盘突出或脱出;2)椎体后缘骨刺;3)椎间关节松动;4)黄韧带变肥厚;5)小面关节增生;6)后纵韧带下的血肿,逐渐形成纤维化、骨化、乃致形成骨赘。使椎间孔变窄到2/3-- 1/3时则产生刺激性或压迫性病变,主要是使神经系统、淋巴管、动脉、静脉受到刺激、压迫时产生相应的病变。

2整脊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主要目的

2.1 解除肌肉、筋膜和韧带的紧张、痉挛和粘连等状况,以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物力学平衡关系,改善和消除对神经和血管的刺激,消除或减轻疼痛。                        

2.2 纠正和改善椎间盘病变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建立相对稳定颈椎力学结构和内部环境。                                              

2.3 矫正脊椎关节错位,尽量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恢复各类神经和脉管系统的正常工作,如使内藏器官产生平衡和谐。  

2.4以上目的均可消除和减轻引起颈椎骨质增生、韧带肥厚和钙化的病理因素,减缓颈椎的退变程度和过程。

3 整脊治疗的整体观   整脊疗法,是应用中医传统医学思维, 结合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科学在进行了脊柱机能解剖学和运动力学、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脊柱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特别应该强调整体观,方能把治疗效果发挥到最佳。笔者认为,其整体观应从以下诸方面予以重视。

3.1医患的整体观   主要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建立的良好的医患合作机制。建立良好的医患合作机制,病人是主体,医生是客体。病人是内因,医生是外因。医生的任何治疗手段只有通过病人的配合才能完全实施。颈椎病是患者长期积劳成疾,让病人清楚自己病损的成因、治疗方案和愈后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患者给予良好的配合诸如卧床休息,练功,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等,才能迅速控制和缓解病情。

3.2疾病的整体观  在整脊临床上,维系脊柱的肌肉韧带就是脊柱骨关节的夹板。对脊柱骨关节起固定作用。脊柱劳损病的病理基础是肌肉韧带劳损,导致脊柱骨关节错位、运动力学、生物力学失衡所致。 脊神经分布到人体全身的组织器官,人体经络从脊柱两侧的脊神经进入内脏,因此,脊柱某部位发生的异常变化就会压迫相应的经络,使经络流通不畅,从而影响相对应的内脏,产生内脏的功能紊乱,导致人体的一系列不适。《灵枢》曰:内合于五脏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肤。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颈椎疾病,既发生于筋骨皮肤,也影响到五脏六腑。如第2颈椎神经(C2)的异常不仅表现在常见的颈项部疼痛和颈部活动的障碍,同时可发生眼疾、盲视、斜视、耳疾、鼻窦炎、鼻过敏、重听、声音沙哑、耳痛、头晕、头痛、耳鸣。若C3C4两两神经根异常,除表现有向上反射到枕骨,向下反射到T5T6T7T8部位的疼痛外,还会有以下病症,如:心藏、主动脉、胸膜、胃、肝、胆管、肩膀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颈源性眩晕,颈源性心脏病的提出就是对颈椎病认识上的整体观念的一种体现。

3.3治疗的整体观

3.3.1理筋、正骨、调曲并重的整体观。颈椎关节功能紊乱及其颈曲紊乱起源于维持椎曲的肌力不平衡,因此,在治疗上,要筋骨并重。首先要恢复、改善肌肉韧带的功能。所以理筋在各治疗原则中为首。而理筋的最终目标是调曲,而要调曲,正骨是关键。而在正骨时,除了整复单个关节之外,还要考虑整条脊椎的力学平衡,除了整复痛的关节外,其它关节也要整复。理筋、正骨、调曲都是恢复运动力学和生物力学的平衡。而骨关节复位后的稳定,也是靠肌力平衡来稳定的。所以,功能锻炼在颈椎病的治疗中也尤为重要,正骨后需坚持颈肌的锻炼,目的是为了颈椎骨关节复位后的稳定。理筋、正骨、调曲是整脊疗法的主要目的,也是消除症状和解除疾病的主要措施。只有三者并重,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最终目的。                 

3.3.2上病下治的整体观,从脊柱生物力学上分析,脊柱轮廓应力是平行四边形平衡的。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法则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因此,在临床上寰枢关节错位调腰骶角;颈曲变直、反弓的颈椎病,调胸椎和腰椎;胸椎侧凸,要调腰椎。有人临床调查347例颈曲紊乱的颈椎病,占98%合并腰曲紊乱。因此,采取上病下治法治疗严重的、疑难的颈椎病,以及胸椎侧凸症疗效好,安全可靠,已成为中医整脊临床诊疗的特色。       

3.3.3下病上治的整体观,也是中医整脊的创新。根据脊柱圆运动规律,脊柱骨关节紊乱、侧弯或椎曲改变,都维持在一中轴线上。例如脊柱颈段、胸段、腰段三个节段中,活动度最大者,颈段是颈1-4椎;胸段是胸1-5椎;腰段是腰1-3椎。据此,腰下段的病变,必须纠正腰上段的侧弯;颈下段的病变,必须纠正颈上段的侧弯,如此才能达到调曲复位的目的。

3.3.4内病外治的整体观,在上面已经谈到,脊神经分布到人体全身的组织器官,人体经络从脊柱两侧的脊神经进入内脏,因此,脊柱某部位发生的异常变化就会压迫相应的经络,使经络流通不畅,从而影响相对应的内脏,产生内脏的功能紊乱,导致人体的一系列不适。1983年美国帕克整脊研究基金会(Parker chiropractic Research Foundation Lithoin U.S.A),对外印发的因脊椎错乱引起的病变表(Chart of Effects of Spinal Misalignment)中,即强调脊椎错乱能引发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及脊髓损害等所能产生的内藏病变和症状。该会强调因关节错位对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紊乱,因而导致其所支配的内藏出现病症,比神经受到压迫产生神经功能紊乱而致疾病的学说,更为进步、更为具体。在治疗上,通过矫正脊椎错位,减低神经系统的紧张,使神经获得营养,恢复正常的功能,才能使内藏器官产生平衡和谐,使身体恢复正常的功能状态,目前全世界医学界公认的约七十余种内科顽疾都可藉由整脊疗法进行治疗。

3.3.5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整体观  整脊疗法虽然有广泛的病源基础,但也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不是什么病都能采取整脊治疗,如椎间盘的病变后突出的髓核、增生的骨质、肥厚和钙化的韧带对脊髓产生压迫或刺激者,椎管内的肿瘤、椎体的结核、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和强直性脊柱炎中后期、脊柱外伤后的骨质损坏等疾病和病症,就应避免整脊手法。同时,在整脊前必须要进行颈椎的安全性检查,若在安全性检查过程中病人出现剧痛和晕昏,或想呕吐的情形即停止整脊手法。因此,对疾病的认识上,需要从整体观出发,认真辨证辨病,全面客观的了解颈椎病的发病情况及程度,以及整脊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才能避免误诊误治。

综上所述,颈椎病的发病是一种既有软组织损伤,又有硬组织发生损伤和退变的复杂而综合的疾病。它影响到人体的多个功能系统,产生着一系列复杂的症状和体征。胸椎、腰椎的疾患与颈椎病的症因病理是类同的,虽然整脊的手法有所不同,但以整体观的要求是相同的。整脊疗法,虽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快捷的治疗措施,但是也必须要科学辨证,整体施治,方能取得最佳疗效。而要避免误诊误治,则需要临床整脊工作者具备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所以,整脊工作者,不是一个单纯的手法操作者,而应该是一个具有多学科理论基础的全科性人才。整脊事业,任重道远,需广大同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韦以宗.中国整脊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2.俞大方等.推拿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

 

学会简介 | 疼痛培训 | 培训基地 | 疼痛研究 | 病例介绍 | 器械介绍 | 名院介绍 | 专家介绍

版权所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备案号:京ICP备京ICP备05042447号-3号;
发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学会注册证号:社证字第3555-69号;名称: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住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5号东直门医院
| 邮箱:tengtongxh@163.com | 电话:(010)84254689;QQ:32664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