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疼痛学苑 » 学术交流 » “益气通经”指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
“益气通经”指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
  • 作者:路玫 更新时间:2010/5/7 9:19:31 来源:中西医疼痛医学网 【字号: 】 浏览人次:
[导读]“益气通经”指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骨科的常见病。多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劳累、扭伤或其他原因而引发,约1/5的腰腿痛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临床表现以腰部疼痛、下肢疼痛或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的下肢麻木、发凉甚至肌肉萎缩,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属中医学“痹证”、“痿证”的范畴,多因肝肾亏虚,复感寒湿,或外力伤害,致使局部气血阻滞不通而引起。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著名老中医冉淑芳教授集四十多年临床经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依据“阴中求阳”的基础理论,注重整体辨证论治,逐步探索出指针气海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独特疗法。本法强调整体调理,治病求本,重用气海,益气通经。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其疗效快捷、显著,方法安全、舒适。

1诊断标准

1.1疾病诊断标准

遵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作为标准。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可见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 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2中医辨证分型遵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型标准。

1.2.1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1.2.2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1.2.3肝肾亏虚型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白光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1.3病理分型遵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型。

1.3.1单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 T检查: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1.3.2双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双侧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椎间盘两侧椎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 T检查:椎间盘向左右突出,并可见游离块。

1.3.3中央型椎间盘突出除出现腰腿痛的症状外,还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压迫症。C T检查:椎间盘向正中方向突出。

2适应证

2.1符合上述疾病和证候分型诊断标准。

2.2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分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症的患者。

2.3年龄2065岁。

3禁忌证

3.1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

3.2虽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危及生命者,以及意识不清者:②合并有严重感染者;③妇女妊娠期。

3.3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3.4腰椎结核、腰肌劳损、腰椎肿瘤。

4技术操作方法

4.1嘱患者仰卧在床上,松开腰带,全身放松。医者着衣宽松,将手洗净,面对患者,坐在放置于病床右侧的椅子上(椅子放在平行于患者腰部的右侧)。

4.2医者集中精力,将食指(或中指)放于气海穴上,顺时针旋转点按(手指不能离开皮肤)。指针力度以患者全身放松、舒适为准。医者用力均匀,点按时间为40分钟。

4.3点按气海穴40分钟后,再依次点按双侧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丘墟、太冲,一般每穴逆时针点按30秒(约60次)。点按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佳。

4.4再让患者俯卧,以腰部压痛点为准(临床上45腰椎间盘突出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90以上,见胡有谷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上、下各相隔3椎为起、止点,分别用双手食指、中指,同时点按各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包括肾俞、命门、大肠俞、至阳),一般每穴30秒(约60次),虚证顺时针点按,实证逆时针点按。之后重点指针阿是穴(压痛点处),点按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佳。

4.5腰部治疗结束后,再依次点按双侧环跳、委中、承筋、承山、昆仑,每穴逆时针点按30秒(约60次)。点按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佳。

4.6嘱患者侧卧,下腿伸直,上腿屈曲,医者握拳捶打环跳穴8下,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佳。

4.7最后让患者慢慢起身、下床活动5分钟,医者观察其疗效。如能行走者,可尽量行走。疗程:每天1次,201个疗程。

5使用注意事项

5.1医者穴位选取要准确,指针点按时一定要注意吸定,使之有一定的渗透力,避免摩擦皮肤,指针力度要掌握适当。

5.2治疗时患者必须全身放松,情绪平稳。

5.3治疗结束后,嘱患者要及时下床行走。并注意适当行走锻炼。

5.4嘱患者治疗期间及平时一定要注意腰、背、腹肌的适当锻炼。

5.5嘱患者治疗期间及平时要平卧硬板床。

5.6对有心脏病、脑血管病意外病史者,治疗时要慎重,并注意观察。

学会简介 | 疼痛培训 | 培训基地 | 疼痛研究 | 病例介绍 | 器械介绍 | 名院介绍 | 专家介绍

版权所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备案号:京ICP备京ICP备05042447号-3号;
发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学会注册证号:社证字第3555-69号;名称: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住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5号东直门医院
| 邮箱:tengtongxh@163.com | 电话:(010)84254689;QQ:326648325